• 你若盛開 清風自來

    出版時間:2012-8  出版社:中國華僑出版社  作者:伊北  頁數:256  字數:150000  
    Tag標簽:無  

    前言

    愛的,不愛的,一直在告別中    讀林徽因,要分好幾層來看。先是美。林徽因是真美。在過去,現在,未來,無數人為她的美貌傾倒,精致的五官,充滿東方韻味,又有些西方式的立體感,眉眼細細的,嘴巴小小的,尖圓適中的下巴,溫婉的發型,怎么看怎么合適,美女總是趨于永恒。林徽因的美更在于脫俗,因為自小受了良好的教育,長大后又能自由穿梭于中西兩種語境之中,心氣又高,總想忙出點什么,所以林徽因又時時刻刻散發出一種飄逸、向上的氣質,她是一直飛翔的白鳥,不愿墜地。林徽因也知道自己美,據說在香山靜養的時候,林徽因穿一身白衣,點一爐香,坐在花旁,美得驚動世人,她說男人見了她都會暈倒。不過,美麗是貶值資產,特別對一個女人來說,林徽因的一生,也無可避免的是一個美麗消退的過程,她后半生一直在得病,肉體的損毀,使得她青年時代那種圓潤完整的美麗,很快消逝??戳只找虻南嗥?,各個時期的樣貌差別很大,前期靈俏,中期端麗,晚期清癯,但無一例外都有股精氣神在。林徽因自有一種強大的氣場,優雅的態度,她用強大生命里散發出小宇宙,影響眾人,別說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這些見證林徽因盛年美麗的男人,就是女學生林洙,遭遇晚年的林徽因,也瞬間被她的神容折服。    美之外,是看才學。林徽因有才。且多才多藝。有人說,林徽因是民國里一個“文藝復興式的人物”。程度上是有點過,但意思卻大抵不差。林徽因的獨特之處,正在于她橫跨文理,在科學與藝術之間徜徉,她會的太多了,當然這也與她受的教育和所處的環境有關。民國一代人,原本就是空前絕后,讀過經,留過洋,在舊的土壤中出生,又接受了西式的教育,他們很像一塊沖擊平原,土壤肥沃。偏偏林徽因又是一位女性,就更觸目。她寫詩。你不能想象一個那么年輕的女孩子就能寫出那么和諧唯美又憂傷的詩,她的詩,起點很高,一出手就是名篇。她和徐志摩都是英國浪漫詩派的中國代言人。更重要是,她不是為寫詩而寫詩,她每次動筆,都是自我感情的抒發,很真,也很有感情。她搞建筑。林徽因是學舞臺美術出身,梁思成走上建筑學科,其中也有林徽因點播的原因。林徽因對建筑的熱愛,更多的是她對于永恒之美的追求,她是那樣一個唯美主義者。她的身體狀況其實不適合田野作業,但每當她為考察建筑,而深入田間時,她總是那么投入和興奮。她孜孜于對美的發現。    然后看人際關系。林徽因在社交上是個天才。她更喜歡西方式的真誠而直接的社交。在中國當時的環境里,社會可能還不太允許一個女人如此“出風頭”,所以她成為了婦女們的仇敵,不過不要緊,林徽因在男人這邊有市場,她絕不是可以取悅男人,她追求平等,思想上,話語權上,生活上,她最恨家務,卻喜歡在客人面前侃侃而談,聊天是林徽因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她總是想說些什么,表達自己的看法和對世界的發現。因為有社交,有不免生發出人際關系。親情、友情、愛情,從每一段關系中,我們可以看到不同側面,不同深淺的林徽因。從與父親的關系中看一個父親對女兒的滋養;從與母親的關系中,看兩代女性之間的又愛有怨;從與丈夫的關系中,看責任與成全;從與朋友的關系中,看敵視,看相愛,看忠誠,看逃避,看種種微妙又熱烈的情緒,看各式樣或濃烈或淡雅的交往。馬克思說,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離開了身邊的人,林徽因也不成為林徽因。比如徐志摩在文學層面與她的互動,后期她寫詩,很多也都是對徐志摩的的懷念;比如梁思成在建筑領域與她的合作,晚年她參與設計國徽、人民英雄紀念碑,建筑生涯沖到了頂峰;再比如沈從文、蕭乾在寫作上與她的交流,等等。林徽因像一顆多觸角的植物,隨意地伸展出去,總是能獲得一些生命體驗。    最后是看氣骨。這個氣骨。不光是指林徽因的民族情感。的確,林徽因是很有民族感情的,她一生追求民族形式,留過洋,但對西洋的一套只是批判地鑒賞,抗戰時期,林徽因在物質上一度山窮水盡,但她沒有選擇出國,而是留在內地,與民族抗戰共存亡。林徽因的氣骨,更重要的是一種精神。她總是在永不止息地追求著什么,她的時間總不夠用。她煩家務,不是因為家務“低賤”,而是因為她認為自己需要有時間,做一些更值得去付出的東西。她是有使命感的人,對生命本身的使命感。她熱愛聊天,熱愛精神領域的互動,也正源于她的這種使命感。她很像西方神話里不停把石頭推上山的西西弗,明知道石頭要滾下來,但他還是要推。這就是林徽因的厲害之處,因為知道人生的終點無非是死亡,所以格外珍惜生的時光。即使在已經做了腎切除,肺結核發展到晚期的時候,林徽因還愿意抽出時間教一個初出茅廬的女孩子英語,這已經不是簡單的“助人為樂”,而是對生命本身的不妥協。只要活,就要燦爛地活,好好地活。我喜歡林徽因的這種“不墜落”。她的追求之高遠,讓她超越了性別的閾限,而成為一個精神符號,她始終向上,向前。因為她知道,人生太短,逝者如斯,愛的,不愛的,一直在告別中,時間永恒,我們都只是歷史長河的一瞬,與其哀嘆,猶疑,消磨,不如一起來,做點什么,再做點什么。終點不重要,重要的是過程,活出一個精彩的人生。

    內容概要

    林徽因,一個成為同時代女性公敵的魅力女人,究竟是個怎樣的人?有這么一些人,在他們的生命中遇見了林徽因:她的祖父、父親、母親對她施以了怎樣的影響,讓她出落成何種模樣,包擴外貌、性格、氣質、修養……她的公公梁啟超對她的欣賞和栽培為哪般、婆婆極力否定她與梁思成的婚約又是出于怎樣的考慮;與她相依相伴的愛人梁思成,她的文學導師、狂熱的戀慕者徐志摩,以及一生逐她而居的護花使者金岳霖,他們到底迷戀她哪一點;女性朋友凌叔華、費慰梅,“情敵”張幼儀、陸小曼,男性朋友沈從文、胡適、蕭乾,暗諷她的冰心,學生林洙都是如何評價她的。林徽因與這些人的生命旅程互相交叉,到底是他們走進了她的生命,還是她路過了他們的人生?到底是他們豐富了她的人生,還是她使他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本書為您一一呈現。

    作者簡介

    伊北,80后作家,北京師范大學文學碩士。已出版作品:小說《被結婚:親愛的這不是愛情》《北京浮生記》;隨筆集《愛恨都已傾城:私房閱讀民國女子》《可以暴烈,可以溫柔:私房閱讀女間諜》。

    書籍目錄

    自序:愛的,不愛的,一直在告別中/001
    祖父林孝恂:活水的滋養力 /1
    晚清的季候,充滿了變法的酵素,林孝恂也深諳“變”的真諦,笑對人生。時代的大變革,天崩地裂,對林孝恂來說,不是絕境,他總能從裂了縫的大地中,找到另一份生機、另一片天地。那感覺好像是夾縫中長出了新綠,絕壁上開出了鮮花,是因地制宜,四兩撥千斤地絕處逢生。林徽因有一點和林
    孝恂很像,那就是總不放棄對生活的希望,總是努力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
    父親林長民:你是河流,我是船上一片小白帆 /7
    林長民生前,林徽因有所依傍,是無憂無慮的少女;林長民死后,尤其是徐志摩結婚后,林徽因一夜長大,原本糾結的情感線頭,被迫厘清。生活不允許她任性。林徽因知道,她必須擔起責任,結婚,工作,生子,過一種主流的人生??鞓穯??冷暖自知。
    母親何雪媛:寂寂的,寂寂的流年 /17
    何雪媛的孤獨與寂寞,林徽因不懂,也不想懂,即便是何雪媛想找一些小事,借以進入林徽因的世界。但林徽因卻決然一轉身,把精神世界的大門關閉了。她們之間有愛,多少年相依為命,那種不可缺少,外人無法理解……遺憾的是,她們之間的愛,似乎只有通過爭吵才能表達出來。
    公公梁啟超:是誰導演這場戲 /27
    十年。這門婚事,從最初提起,到最終達成,整整走過了十年才修成正果。在這十年里,梁啟超安排他們見面,接來徽因就學,擋走徐志摩,安葬林長民,還支付林徽因留學費用,供給林徽因的親娘、弟妹,投入了巨大的情感和財力。所以可以說,林徽因和梁思成的關系,可以說是由梁啟超一手打造
    的,他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玉汝于成,該發生的關系都要發生。她終于做了梁家的媳婦。
    婆婆李蕙仙:閨秀的判斷力 /47
    李蕙仙一輩子“識大體”,不惜掩蓋自己的才華與光芒,成就了一個了不起的男人。夫貴妻榮,她與他同舟共濟。她一生精彩,平凡又偉大,終究是建筑在一個男人身上的。但她知道,林徽因做不到她這樣。林徽因也聰明,也有才華,但她接受的是西式教育,傳統的三從四德,在她身上,并沒有深刻烙印。林徽因不拘一格的真性情,天馬行空的想象力,真誠直接的感情方式,都超出了李蕙仙的期待。
    丈夫梁思成:幸福的成全 /57
    如果林徽因是一波碧水,梁思成就是一方池塘。他圍繞著她,包容著她,成全著她。在感情世界里,在社交網絡中,很難想象,沒有梁思成,林徽因會是怎樣。他的大度,讓她的婚姻經受住了幾次考驗,成就了她的美名,也成就了她婚姻之外的種種感情。也許他知道,愛一個人,不是要去占有她的全
    部,而是幫助她發現更多、更豐富的自己;愛一個人,不是讓她止步不前,而是要陪伴她飛得更高,走得更遠。
    徐志摩: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72
    徐志摩沒去世之前,林徽因可以抗拒,可以解釋,可以逃避,但徐志摩去世之后,這些“工作”忽然變得不必要了,她不用再抗拒他的追求,不用再為自己的拒絕作解釋??墒?,在驚愕之后,林徽因慢慢地發現,面對自己內心深埋的感情,她忽然變得無可遁形。徐志摩對她付出的真情,像一個探照燈,時時刻刻照在她那些幽微的、固執的、只有自己的心緒上。一場心的磨煉,林徽因走了二十來年。
    金岳霖:你的溫暖,我的紀念 /93
    金岳霖對林徽因,始終保持距離。林徽因是畫中人,他則是看畫的觀眾。他也許有過做畫中仙的念頭,但那估計也只是一閃而過。更多時候,金岳霖安于自身的位置。金岳霖用六個字解讀徐志摩當年追求林徽因:不自量,不知趣。金岳霖用五個字形容林徽因:極贊欲何詞。金岳霖癡戀林徽因一生,盡管高雅,也令人嘆惋。紳士式的隱忍與克制,背后是種揪心的痛,還有一些小小的軟弱和對現實的逃避。
    凌叔華:朋友不足,敵人未滿 /111
    凌叔華生在富豪之家,打小種種都看過,所以格外培養出一種大氣。凌叔華的大氣與林徽因的大氣不同,林徽因的大氣是一種豐富,凌叔華的大氣卻是一種曾經滄海式的淡然。林徽因脾氣急,凌叔華不,林徽因的人生姿態,像一只仙鶴直沖云霄,一鳴驚人,凌叔華則像是一只鴛鴦浮游綠水,很有種閑庭信步的感覺。
    費慰梅:相惜,在重重疊疊的時光里 /122
    費慰梅給林徽因畫過一張素描。簡單,清爽,算不上絕世美人,但自有一種清雅,細細的線條勾勒出林徽因的上半身,圖畫中,她穿著窄高頸旗袍,頭發向后梳,眉似柳葉,嘴唇微張,一雙眼睛黑黑的,盛滿了認真、好奇與疑問。這眼神的確應該屬于林徽因。費慰梅抓住了林之神韻:一生向上,認真,充滿熱情。時時刻刻都準備激情迸發的林徽因,就應該是這情態。
    陸小曼:你是淡雅的詩,我是華麗的油彩 /140
    陸小曼和林徽因都出身名門,但行事方式迥異?;蛟S我們可以說,陸小曼像河,奔流向海,一去不回,一路的平靜、激蕩,她不斷創造著新的局面,筋疲力盡,卻也瞬間精彩。林徽因像湖,明凈,沉穩,雖然也有起風浪的時候,但最終還是一方靜水,只是,有水進來,有水離開,她總是新鮮,趨于永恒。
    沈從文:半如信徒,半如閨密 /157
    林徽因和沈從文,一個是熱情的女子,一個是溫柔的男子,教育背景和成長環境天差地別,可他們卻那么相像。他們都很唯美,追求愛,追求“詩意的信仰”。在這一點上,沈從文和林徽因竟然和他們的“介紹人”徐志摩,驚人地相似。他們都可以說是徐志摩的門徒。胡適說,徐志摩一生,是追求“愛、自由、美”的“單純信仰”的歷史。林徽因、沈從文又何嘗不是?
    張幼儀:這些年來,有沒有人能讓你不寂寞 /172
    對于徐志摩來說,林徽因是上升的,飄忽的,藝術化的,擺脫了煙火氣的,是翩若驚鴻的女神,踩著云彩,在空中舞蹈,她腳底下匍匐著的全是她的信徒。林徽因給他帶來了一種精神上的滿足,滿足了他對女性的全部想象;張幼儀卻是下沉的,穩固的,保守乃至于陳舊的,她是龐大的中國傳統女性里的一分子,是賢妻良母之典型。她像大地,擁有著寬闊的包容。她才是真正的人間常態。但徐志摩不懂得這一點。他也不想去懂得。他要活出的,是愛,是美,是自由,而非責任。
    胡適:那些年,我們的情感鏈 /186
    胡適比林徽因大十三歲,在輩分和名氣上,林徽因比胡適要小很多,是個謙和恭敬的晚輩。在林徽因眼里,胡適的形象或許是成熟的、可親的、仔仔細細的、可以信賴的。確實也真是如此。胡適,字適之,無論身在哪里,他似乎都能“適當為之”,所有困難在他面前,似乎都不成為困難,他總是能找到辦法,使問題獲得解決。胡適先生應該被發“好人卡”,他人生中的一切,兜兜轉轉,似乎都能落在一個“好”字上,他是好兒子、好父親、好丈夫、好朋友、好老師、好同事、好玩伴……他是一個球形人物。
    冰心:同行不同行,一個淡漠,一個熱情 /196
    冰心少年成名,受萬人仰慕,心氣不會低??闪只找蛲磉呉徽?,也不輸陣。林徽因太耀眼了。冰心系出名門,林徽因同樣是;冰心是名校女生,海歸學者,林徽因同樣是;冰心嫁得好,穩穩當當,林徽因同樣是。而且林徽因婚后還不乏追求者,徐志摩對她有情有意,金岳霖在她家隔壁護花有道,總體看來,林徽因似乎更勝一籌。
    蕭乾:各自的流浪途 /222
    林徽因和蕭乾身上,都有一種爽快勁兒。干凈,明朗,向上,充滿活力,好像水里裹著火心,那心隨時都要跳出來。他們都對生活充滿熱情,是人世間認真的旅行客。他們都在英國待過,多少有點英倫范兒,瀟灑,幽默。他們是一生的摯友,彼此相對,真誠又直接。蕭乾一生浪跡天涯,走過許多地方。林徽因同樣是。他們總是在一個地方相遇,分開,然后,又在另一個地方重逢。他們經歷過不少次“小團圓”。彼此紀念。
    林洙:女主角,女配角,都是角兒 /237
    對于林徽因,林洙是“極贊欲何詞”。林徽因很像在她年幼的生活中橫空出世的一個偶像,她的經歷,她的才學,她的氣場,還有她毀損的美貌,在那個1948年初秋的早上,一下便把林洙這個普通女孩子籠罩其中。對于林洙來說,林徽因更像是一個傳說,帶著光環,blingbling,帶著聲響,轟轟隆隆,從遙遠又遙遠的地方,一下拉近到眼前,旋轉,放大,不可思議。

    章節摘錄

    版權頁:   插圖:   林長民永遠不老,他那一雙眼,又大又亮,永遠灼灼的,澄凈清澈,雖然世事多變,幾多風霜,他總能保存一點真。林長民似乎總是忙著弄點什么,貢獻點什么,他認定自己有那個才干,也有那個精力。二十三歲,他成為秀才,可一轉身,他又放棄科舉,躲在家里學習英語、日語。二十五歲,他開始搞翻譯,跟著林紓辦《譯林》,又翻譯出《西方東侵史》,革命氣質初顯。二十七歲,他赴日留學,入早稻田大學,讀政治經濟學?;貒?,他在福建省做過公務員,還辦過學堂,親自任校長。再后來,軍閥混戰,有人登場,有人謝幕,林長民一會兒當議員,一會兒當部長,偶有空隙,還帶著女兒去歐洲工作游賞。再后來,他回國當過大學校長,最終戰死沙場。 一直到去世,林長民都給人一種年輕人的感覺。他身上沒有中年人的狡猾、老年人的暮氣,反倒有幾分青年人的瀟灑與昂揚。在抱負心這件事上,林徽因和父親很像。他們都志不在小。他們總是很忙,停不下來,老想著去追求點什么,做點什么,他們仿佛長了翅膀,要去天邊摘一朵云,摘下來,點綴自己的窗。林徽因的一生,跟林長民一樣,也是忙忙碌碌,沒有空閑。弄文學,搞建筑,經營客廳,野外考察,她始終想把自己的時間填得滿滿的。林徽因最恨家務,不是覺得做家務低賤,而是認為有限的精力與時間,應該投入到更有意義的事中去。 他們都是有責任感的人。林長民和林徽因,都受過良好的教育,身處上流社會,但他們絕不是自私的人,躲進小樓成一統的事,他們永遠做不出來。他們總有擔當。林長民最終戰死,很慘烈,也很浪漫。很難想象,一個身居高位的人,居然在亂陣之中被流彈擊中。林長民的青春期到五十五歲才結束。而林徽因,后半生常常臥病在床,可肺病沒有讓她成為一個嬌弱的病西施,即便躺在床上,她還是讀書,做設計,教人英語,忙這忙那……林長民和林徽因,都是普羅米修斯式的人,推著巨石上山,哪怕一遍一遍?;⒏笩o犬女,父女倆都是跟時間賽跑的人。

    編輯推薦

    《你若盛開 清風自來:那些人遇見的林徽因》編輯推薦:林徽因頭頂令人炫目的光環,被當時的眾多才子戀慕,于是被當時眾多的女子嫉妒。如今更是被冠以“曠世才女”“人間傳奇”之名,于是有人對其感情世界捕風捉影,斷章取義地發出囈語呻吟,借吹捧林徽因博取關注;也有人憤憤然對林徽因表示不屑……這其實都不是完整的、立體的林徽因。作為林氏家族一員,作為眾多才子心中的完美戀人,作為朋友,作為后生晚輩的導師,作為女人的情敵或公敵,從他人施與她怎樣的影響、她又回饋了他們什么這個角度,也許更能展現客觀、真實的林徽因。翻閱《你若盛開 清風自來:那些人遇見的林徽因》,傾聽林徽因后人好友伊北講述林徽因與其同時代人的故事。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你若盛開 清風自來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0條)

     
     

    •   林徽因幾乎已經成為民國貢獻給當代的一個傳奇了。她美麗,聰慧,有人氣,懂社交,事業上也頗有建樹,還嫁得相當成功,并且,最難得是,在成功出嫁之后,還有那么多紳士心甘情愿留在她身邊,點綴她的美麗。林徽因是驕傲的女神,在她的時代,她是女人羨慕嫉妒恨的對象,男人追逐的偶像,她主持了“太太的客廳”,翩若驚鴻,一舉成為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北平的文藝繆斯,引領了一種風潮。于是,當代人為她折服了。她是民國文藝復興式的人物,她是空前絕后的一代,讀過經,留過洋,自負美貌,儀態萬千。林徽因的故事一直都在,埋在時光之沙里,但近幾年,林徽因忽然大火了。女人們視她為學習感嘆的對象,她是白富美,成功的楷模,事業、婚姻、愛情三豐收,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眾吊絲們則視他為遙不可及的民國女神,擇偶的不可超越的標準和對象,林徽因那句“你是那人間的四月天”,也是一句幾乎人人皆知的小資式的句子。林徽因像一支白蓮,在當代圖書消費的大潮中搖曳??墒?,有幾個人有耐心認真了解林徽因呢?就在這吵吵嚷嚷中,《你若盛開,清風自來》一下冒出來了。作者顯然是有耐心的,仔仔細細的,深入,又淺出的。林徽因一生的人際脈絡,在這本書里,本條分析得清清楚楚,讓人明白地望見了林徽因的前世和今生。林徽因的祖父、父母對她的影響,她的公公、婆婆對他的幫助和考驗,還有她在婚姻內外的種種交往——她與丈夫的關系,與朋友的關系,與“緋聞對象”的關系...,與丈夫的續弦的關系,等等。讀林徽因,不能光有一個把八卦的心態,也不能一味膜拜,而應該回到當時的情境中,靠近她的心路歷程。讀完此書,你會覺得,林徽因也是有層次的。首先她是真的美,美到令人窒息,美到眾多男士愿意為她赴湯蹈火。但她也有對婚姻的忠誠。結婚之前,梁思成問林徽因:“有一句話,我只問一次,以后都不會再問,為什么是我?”林徽因說:“答案很長,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你準備好聽我了嗎?”果真,她交出了精彩的答卷。她也真有智慧,很跨文理,在文藝和建筑上都頗有建樹。她還懂社交,最喜歡清談,尋找思想上的自由。最后,是她的氣骨,這也是作者作為強調和看重的,林徽因的那種“不墜落”的精神,最打動人。她總是在追求生活的意義,因為她知道,人生太短,逝者如斯,愛的,不愛的,一直在告別中,時間永恒,我們都只是歷史長河的一瞬,與其哀嘆,猶疑,消磨,不如一起來,做點什么,再做點什么。終點不重要,重要的是過程,活出一個精彩的人生。 閱讀更多 ›
    •   個人感覺比《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好,不喜歡粘不拉稀的文字。這本書通過對林徽因與身邊的人的關系分析,使得人物顯得真實。從這種真實中更易見出林的不平凡。
    •   內容同摘要!不滿意!
    •   雖然和圖片看到的有一定的差別,主要是封面不太好看,其他都沒什么大問,不過總體感覺還好吧···
    •   內容的話感覺一般其實,不過裝訂不錯
    •   一拿到就迫不及待的翻看額非常喜歡的
    •   值得一讀的好書,傳記以林徽因生前遇見的一些人物為脈絡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向世人闡述了才女林徽因的一生。
    •   喜歡,就是外面的封皮是后加的
    •   這本書到手后,我就作為床頭書,一有空就會看。被書里的林徽因所折服。真正的奇女子。
    •   你若盛開,清風自來。很喜歡這本書。
    •   自己心理的一種美好表達,對林小姐的崇敬
    •   喜歡林徽因,一個讓人喜歡、羨慕、崇拜,甚或有些小小嫉妒的偉大的女人!呵呵呵
    •   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   內容很好,但是書的紙質不好,特別是書皮,還是黑白的。
    •   視角很不一樣,喜歡,無論內容還是封面哈哈
    •   從書名就想讀了
    •   你若盛開,
    •     伊北的文字總是很美很到位,這本書不錯,強烈推薦。這本書能夠讓你更加了解林徽因這位才女。浪漫的女孩、獨具魅力的女人,她是文藝復興式的女神!家人、愛人、朋友、情敵、學生眼中的林徽因。金岳霖,徐志摩,梁思成。林徽因,愛的,不愛的,一直在告別中 林徽因才是真的美。
    •      對于她,是從小熟稔的。她的影響力可以持續一個世紀,甚至于還有老師,愿意把她的故事,說與小學童聽。
         在老師的溢美之詞中,想必眾多學童,尤其是女生,從青稚懵懂之時就買了很多冰心、和林徽因的書來讀。她給了我們一個夢境,這點毋庸置疑。
         那些詩歌那些情事自是不必多說,她對建筑的熱愛,在抗戰期間的凜然讓人敬佩,溢美之詞洋洋灑灑。
         只是越長大,越清醒。
         當她莫名成為了綠茶婊的典型,你驚呼為何童年的偶像會在這個時代以這樣的方式被嘲弄。
         曾經的奉為圭臬,現在的泥沙聚下。
         這個時代是怎么了?是進步了?還是每個人看到的她也都是一個時代下自我的投射。
    •      林徽因的名字,伴的最多的就是與徐志摩的糾纏。
         好像,林徽因,徐志摩,陸小曼三個人本來就是無法分開的。
         可是我們好像忘了林徽因還有自己的生活,她的丈夫是梁思成,追求者前赴后繼。走了徐志摩,還有金岳霖。
        
         我以前總以為愛情就是要像梁祝一樣,生不同衾死同穴??墒呛髞?,很多年后,我開始明白了泰坦尼克號。明白了jack放手而去,而rose背負著jack的美好祝福,活到頭發斑白,兒孫滿堂。
        
         所以,你不能否認徐志摩娶了陸小曼,就不愛林徽因。也不能否認陸小曼晚年委身翁瑞午,就是辜負了徐志摩。別以為梁思成晚年續弦就是對林徽因的背叛。
         只有金岳霖一輩子逐林而居,終身未娶。但不代表他未曾有過它念。
         想起紅玫瑰里的一句話,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始終有恃無恐。
        
         感情的事,永遠說不清誰是誰非。動心只在一瞬間。
        
         只是林徽因還是個聰明美麗,有獨立思想的女性。
         她的長袖善舞,被男人推崇,被女人嫉妒。
         她活的理性,一輩子對著徐志摩千絲萬縷的情意,卻還是與梁思成用一生相對。
         某種程度,梁思成亦是寬容大度不簡單的男子。
        
         這個奇女子,活在每個仰慕男人的心里。成為不朽。
         她這一生,做過最好決定,大概就是與徐志摩戀愛,而與梁思成結婚。
        
         對于這個被贊譽太多的女子,我不算喜歡。
         因為她性格里有太多理性和拘束。
         我還是像作者一樣,最愛陸小曼,愛她的肆意,妖嬈,煙視媚行,半生素衣。
        
         白蓮花自不會只開一朵。林徽因也不乏后繼有人。
         只是別人的故事,我們終究只是個看客。
        
         最后,作者寫林徽因,資料搜集的更充分。但看完作者寫的林徽因與陸小曼,兩本炒的火熱的書。覺得作者也是文筆浮躁,矯情得很。
        
    •      她就像是一個傳說,甚至比傳說還來的神奇。我想她的降臨就是為了告訴我們:女神的確來過人間。
         記得曾經有一哥們說過想要找一個白娘子一樣的人,我想到現實社會來找的話,大概就是林徽因這樣的人物吧。無論是拼家世、拼事業、拼才氣、拼美貌、拼愛情、拼婚姻、拼智慧......她樣樣都有十足的話語權,她樣樣都能讓人望塵莫及,就像是浮在云端的仙子,適合來頂禮膜拜的。。。。。
        
         只是我突然在想:若林徽因長了一張鐘無艷的臉,不知道是否還會有這么多人對她趨之若鶩、至死不渝、頂禮膜拜。。。。。真的,不要怪我膚淺,我只是這么想想
    •      這幾年,林徽因的故事,被越來越多的人評論,有的用詞美麗,但卻沒有一個作品,真真正正的寫出我心中的林徽因??赡苁俏依斫饽芰Σ粔虬?,可伊北的這本書,卻是理想的在我眼前重現了一個真實的林徽因,一個優雅端莊卻急躁可愛,一個渴望熱烈卻終歸安寧,一個游學歐洲卻扎根故鄉,一個讓無數優秀的風云人物為之傾倒的林徽因。
         林徽因的人生中出現了許多人。她終日結郁的母親何雪媛,她敬重依賴的父親林長民,她的恩師公公梁啟超,她的結發之夫梁思成,她的藍顏知己徐志摩,她的終身信徒金岳霖,她的跨國之交費慰梅……
         這些人的生命都被她的存在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而他,依舊是迎著風,在四月天中,安靜盛開的,林徽因。
        
    •      比起去看林徽因,梁思成,金岳霖間的八卦,到不如看看他們是怎么樣的有趣,金岳霖喜歡養雞還遛雞,想想這是何等有趣的畫面。還有胡適為太太打麻將3缺1打電話找牌搭子的畫面甚是搞笑。倒是頗為欣賞金岳霖又能夠自由,又能夠看到美人的生活,老金他與外國女友實驗婚姻般的生活又怎么能說不是真實的。這類摯友間的感情真是純正的,又何必去糾結誰怎么樣,誰怎么樣,不然怎么能成為傳奇。
    •     心理學上有個說法,你的一生中會遇到什么樣的人,都是你自己吸引來的,那林徽因和這些她吸引來的人——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凌叔華、費慰梅,張幼儀、陸小曼、沈從文、胡適、蕭乾、冰心都發生了些什么故事呢?林徽因的美,有時候難免讓人傷神。慢慢閱讀伊北所寫的那些人與林徽因的際遇,心情時而沉重,時而輕盈……
    •      從《愛恨都已傾城》到《可以暴烈 可以溫柔》,再到這本《你若盛開,清風自來》,伊北的隨筆集始終如清澈的溪流,沿途路過美麗的風景,珠玉傾灑,琳瑯滿目。言辭是華美的,敘述是流暢的,文字背后那種透徹和智慧又是讓人隨時要停下來驚呼的。
         在陽光燦爛的漫長的午后,點一支夢甜香,慢慢沉入那過往歲月里,那些逆流而上的女子,一生跌宕,以最美的姿勢凝固成凄愴艷麗的蝴蝶標本,伊北以深刻的體悟和徹骨的同情,打碎歷史塵埃的堅固外殼,還原她們最真實的生命,柔軟,美麗,堅韌,于是上演一場靈魂的舞蹈,即便曲終人散,依然韻味綿長。
         寫林徽因的書已經是汗牛充棟,良莠雜陳,讓人無從辨析。都是獵奇,所以停留于膚淺的八卦,真正地林徽因一再被遮蔽?!赌闳羰㈤_,清風自來》,在我讀來,是最近接林徽因氣質的一本書,史實資料是詳實的,可見作者下了功夫去考證。同時,解讀分析是深刻而客觀的,不摻雜自己的臆斷,而是以自己的穎悟和智慧,向林徽因身邊的每個人借一面鏡子,在多重影像中,燦若蓮花、豐富大氣的林徽因清晰的走來。
    •      林徽因幾乎已經成為民國貢獻給當代的一個傳奇了。她美麗,聰慧,有人氣,懂社交,事業上也頗有建樹,還嫁得相當成功,并且,最難得是,在成功出嫁之后,還有那么多紳士心甘情愿留在她身邊,點綴她的美麗。林徽因是驕傲的女神,在她的時代,她是女人羨慕嫉妒恨的對象,男人追逐的偶像,她主持了“太太的客廳”,翩若驚鴻,一舉成為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北平的文藝繆斯,引領了一種風潮。于是,當代人為她折服了。她是民國文藝復興式的人物,她是空前絕后的一代,讀過經,留過洋,自負美貌,儀態萬千。林徽因的故事一直都在,埋在時光之沙里,但近幾年,林徽因忽然大火了。
        
         女人們視她為學習感嘆的對象,她是白富美,成功的楷模,事業、婚姻、愛情三豐收,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眾吊絲們則視他為遙不可及的民國女神,擇偶的不可超越的標準和對象,林徽因那句“你是那人間的四月天”,也是一句幾乎人人皆知的小資式的句子。林徽因像一支白蓮,在當代圖書消費的大潮中搖曳??墒?,有幾個人有耐心認真了解林徽因呢?就在這吵吵嚷嚷中,《你若盛開,清風自來》一下冒出來了。作者顯然是有耐心的,仔仔細細的,深入,又淺出的。林徽因一生的人際脈絡,在這本書里,本條分析得清清楚楚,讓人明白地望見了林徽因的前世和今生。林徽因的祖父、父母對她的影響,她的公公、婆婆對他的幫助和考驗,還有她在婚姻內外的種種交往——她與丈夫的關系,與朋友的關系,與“緋聞對象”的關系,與丈夫的續弦的關系,等等。讀林徽因,不能光有一個把八卦的心態,也不能一味膜拜,而應該回到當時的情境中,靠近她的心路歷程。
        
         讀完此書,你會覺得,林徽因也是有層次的。首先她是真的美,美到令人窒息,美到眾多男士愿意為她赴湯蹈火。但她也有對婚姻的忠誠。結婚之前,梁思成問林徽因:“有一句話,我只問一次,以后都不會再問,為什么是我?”林徽因說:“答案很長,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你準備好聽我了嗎?”果真,她交出了精彩的答卷。她也真有智慧,很跨文理,在文藝和建筑上都頗有建樹。她還懂社交,最喜歡清談,尋找思想上的自由。最后,是她的氣骨,這也是作者作為強調和看重的,林徽因的那種“不墜落”的精神,最打動人。她總是在追求生活的意義,因為她知道,人生太短,逝者如斯,愛的,不愛的,一直在告別中,時間永恒,我們都只是歷史長河的一瞬,與其哀嘆,猶疑,消磨,不如一起來,做點什么,再做點什么。終點不重要,重要的是過程,活出一個精彩的人生。
        
    •     關于林徽因的書有很多,但基本都是褒獎贊美拔高林的,從來沒有看到過一本書在客觀公正地書寫林徽因,直到我看到了這本《你若盛開,清風自來》。作者伊北的文字華麗唯美,但又不失真實,作者的寫作角度十分獨特,不是從林徽因本身寫起,而是從與林有過交際的親朋好友寫起,不同的人眼中有不同的林徽因,不同的人對林徽因的評論和與之相處的關系,讓我們更清楚地認識了林徽因。
        從父母到公婆,從丈夫梁思成到追求者徐志摩、金岳霖,還有那胡適、冰心、沈從文等,我們從他們與林的歷史交際中看到了一個最真實、最公正、最全面的林徽因。這實在難得,因為其他關于林的書,只研究她一個人就夠了,而這本書,則是要理清了梁啟超、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以及女性朋友凌叔華、費慰梅,“情敵”張幼儀、陸小曼,男性朋友沈從文、胡適、蕭乾,還有暗諷過她的冰心,以及學生林洙等十幾位名人與她的關系,才能寫出來的。
    •     ++++++++++++++++++++++++++++++++++++++++++++++++++++++
        
        
         自序
        
        讀林徽因,要分好幾層來看。先是美。林徽因是真美。在過去,現在,未來,無數人為她的美貌傾倒,精致的五官,充滿東方韻味,又有些西方式的立體感,眉眼細細的,嘴巴小小的,尖圓適中的下巴,溫婉的發型,怎么看怎么合適,美女總是趨于永恒。林徽因的美更在于脫俗,因為自小受了良好的教育,長大后又能自由穿梭于中西兩種語境之中,心氣又高,總想忙出點什么,所以林徽因又時時刻刻散發出一種飄逸、向上的氣質,她是一直飛翔的白鳥,不愿墜地。林徽因也知道自己美,據說在香山靜養的時候,林徽因穿一身白衣,點一爐香,坐在花旁,美得驚動世人,她說男人見了她都會暈倒。不過,美麗是貶值資產,特別對一個女人來說,林徽因的一生,也無可避免的是一個美麗消退的過程,她后半生一直在得病,肉體的損毀,使得她青年時代那種圓潤完整的美麗,很快消逝??戳只找虻南嗥?,各個時期的樣貌差別很大,前期靈俏,中期端麗,晚期清癯,但無一例外都有股精氣神在。林徽因自有一種強大的氣場,優雅的態度,她用強大生命里散發出小宇宙,影響眾人,別說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這些見證林徽因盛年美麗的男人,就是女學生林洙,遭遇晚年的林徽因,也瞬間被她的神容折服。
        
        
        美之外,是看才學。林徽因有才。且多才多藝。有人說,林徽因是民國里一個“文藝復興式的人物”。程度上是有點過,但意思卻大抵不差。林徽因的獨特之處,正在于她橫跨文理,在科學與藝術之間徜徉,她會的太多了,當然這也與她受的教育和所處的環境有關。民國一代人,原本就是空前絕后,讀過經,留過洋,在舊的土壤中出生,又接受了西式的教育,他們很像一塊沖擊平原,土壤肥沃。偏偏林徽因又是一位女性,就更觸目。她寫詩。你不能想象一個那么年輕的女孩子就能寫出那么和諧唯美又憂傷的詩,她的詩,起點很高,一出手就是名篇。她和徐志摩都是英國浪漫詩派的中國代言人。更重要是,她不是為寫詩而寫詩,她每次動筆,都是自我感情的抒發,很真,也很有感情。她搞建筑。林徽因是學舞臺美術出身,梁思成走上建筑學科,其中也有林徽因點播的原因。林徽因對建筑的熱愛,更多的是她對于永恒之美的追求,她是那樣一個唯美主義者。她的身體狀況其實不適合田野作業,但每當她為考察建筑,而深入田間時,她總是那么投入和興奮。她孜孜于對美的發現。
        
        然后看人際關系。林徽因在社交上是個天才。她更喜歡西方式的真誠而直接的社交。在中國當時的環境里,社會可能還不太允許一個女人如此“出風頭”,所以她成為了婦女們的仇敵,不過不要緊,林徽因在男人這邊有市場,她絕不是可以取悅男人,她追求平等,思想上,話語權上,生活上,她最恨家務,卻喜歡在客人面前侃侃而談,聊天是林徽因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她總是想說些什么,表達自己的看法和對世界的發現。因為有社交,有不免生發出人際關系。親情、友情、愛情,從每一段關系中,我們可以看到不同側面,不同深淺的林徽因。從與父親的關系中看一個父親對女兒的滋養;從與母親的關系中,看兩代女性之間的又愛有怨;從與丈夫的關系中,看責任與成全;從與朋友的關系中,看敵視,看相愛,看忠誠,看逃避,看種種微妙又熱烈的情緒,看各式樣或濃烈或淡雅的交往。馬克思說,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離開了身邊的人,林徽因也不成為林徽因。比如徐志摩在文學層面與她的互動,后期她寫詩,很多也都是對徐志摩的的懷念;比如梁思成在建筑領域與她的合作,晚年她參與設計國徽、人民英雄紀念碑,建筑生涯沖到了頂峰;再比如沈從文、蕭乾在寫作上與她的交流,等等。林徽因像一顆多觸角的植物,隨意地伸展出去,總是能獲得一些生命體驗。
        
        
        最后是看氣骨。這個氣骨。不光是指林徽因的民族情感。的確,林徽因是很有民族感情的,她一生追求民族形式,留過洋,但對西洋的一套只是批判地鑒賞,抗戰時期,林徽因在物質上一度山窮水盡,但她沒有選擇出國,而是留在內地,與民族抗戰共存亡。林徽因的氣骨,更重要的是一種精神。她總是在永不止息地追求著什么,她的時間總不夠用。她煩家務,不是因為家務“低賤”,而是因為她認為自己需要有時間,做一些更值得去付出的東西。她是有使命感的人,對生命本身的使命感。她熱愛聊天,熱愛精神領域的互動,也正源于她的這種使命感。她很像西方神話里不停把石頭推上山的西西弗,明知道石頭要滾下來,但他還是要推。這就是林徽因的厲害之處,因為知道人生的終點無非是死亡,所以格外珍惜生的時光。即使在已經做了腎切除,肺結核發展到晚期的時候,林徽因還愿意抽出時間教一個初出茅廬的女孩子英語,這已經不是簡單的“助人為樂”,而是對生命本身的不妥協。只要活,就要燦爛地活,好好地活。我喜歡林徽因的這種“不墜落”。她的追求之高遠,讓她超越了性別的閾限,而成為一個精神符號,她始終向上,向前。因為她知道,人生太短,逝者如斯,愛的,不愛的,一直在告別中,時間永恒,我們都只是歷史長河的一瞬,與其哀嘆,猶疑,消磨,不如一起來,做點什么,再做點什么。終點不重要,重要的是過程,活出一個精彩的人生。
        
        
        ++++++++++++++++++
        
        自序 @《你若盛開 清風自來》
    •   這個時代,從文化上說,顯然是在退步啊···············
    •   評得好~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

    国产真实迷奷系列_伊人大杳焦在久久综合网_国产精品永久免费网站_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动漫